以工廠預制的構件和配件,在施工現場用機械裝配而成的建筑,被稱為裝配式建筑。工廠化生產,機械裝配現場作業,充分體現了現代建筑的產業化特征。這種建筑方式提高了建造速度,減少了施工現場環境污染,提高了建造效率。裝配式建筑的應用和發展對現代建筑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及應用
1、國外的研究及應用
由最初的美洲移民時期的木構架拼裝房屋,到二戰后為解決歐洲、日本等國的房荒問題,而發展起來的裝配式建筑,以其建造速度快,生產成本低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廣。
作為工業革命源頭的歐洲,建筑工業化比較發達,裝配式建筑有很廣泛的應用。西歐發達國家如法國、英國等,對裝配式大板建筑進行了重點發展,總結了建筑構件生產施工過程中的經驗,研發了一套專用于裝配式住宅建筑的體系。法國的大板建筑技術上比較成熟"在非地震區可以建造25層的建筑,在地震區也能建造10-12層的建筑。
美國在1991年PCI年會上提出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作為美國建筑業發展的契機,由此帶來預制裝配式建筑在美國二十年來長足的發展?,F今美國,混凝土結構建筑中裝配式建筑的比例占到了35%左右。此外,采用高強硅砌塊的13層大樓――加州希爾飯店經受了大地震依然完整無損。被譽為美國最高模塊化建筑的希爾頓帕拉西奧德爾里奧酒店,1968年設計建造現在仍然在使用,這足以證明了預制結構的耐久性。
二戰后經濟迅速崛起的日本,建筑工業化處于世界先進水平,日本裝配式建筑的發展在亞洲也處于領先地位。日本現有建筑,其中很大一部分房屋是裝配式建筑。這與日本在立法方面給與裝配式建筑稅收、財政以及技術方面的支持密不可分。
2、國內的研究及應用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裝配式建筑的研究和應用在我國才剛剛開始,應用最多的是多種預制屋面梁、預制空心樓板、大板建筑、吊車梁、預制屋面板,但我國裝配式建筑技術比較落后,預制構件整體性差、承載能力低、延性不好、構件的跨度也小,由于這些物理性能和功能的許多局限,到90年代中期,全現澆式混凝土建筑體系幾經逐漸取代了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此后經濟迅速發展的近十年間,預制裝配式施工的施工技術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以及預制構件的加工精度與質量方面的提高,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重新升溫,發展態勢快速、良好。目前國內的一些知名建筑企業如上海萬科集團、南通建工總承包有限公司、上海瑞安集團等開發的項目中均采用了預制裝配式建筑,取得了較好的實踐價值和示范效果。
我國香港、臺灣地區裝配式建筑應用比較普遍,香港屋宇署制定了完善的預制建筑設計和施工規范,高層住宅多采用疊合樓板、預制樓梯和預制外墻等方式建造,廠房類建筑一般采用裝配式框架結構或鋼結構建造.。臺灣地區建筑體系和日本、韓國接近,裝配式結構的節點連接構造和抗震、隔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都很成熟,裝配框架梁柱、預制外墻掛板等構件應用較廣泛,預制建筑專業化施工管理水平較高,裝配式建筑質量好、工期短的優勢得到了充分體現。
裝配式建筑的分類及其發展
1、裝配式建筑的分類
預制裝配式建筑的應用逐漸發展出砌塊建筑、板材建筑、模塊建筑、輕型框架建筑、升板和升層建筑五種主要形式。
(1)砌塊建筑
墻體是由預制的塊狀材料砌成的建筑稱為砌塊建筑。多用于建造3-5層的建筑。建筑砌塊有小型、中型、大型之分,又分為空心和實心兩類,砌塊建筑有比較多優點,生產工藝簡單,施工簡便,造價也較低。
(2)板材建筑
板材建筑又稱為大板建筑,是由預制的大型內外墻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的。多用于全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有效的減輕了結構的重量,擴大了建筑使用面積,增強了建筑抗震能力。板材建筑的內墻板多為鋼筋混凝土的實心板或者空心板;外墻板多為帶有保溫層的鋼筋混凝土復合板,或者泡沫混凝土或大孔混凝土、也可用輕骨料混凝土等制成帶有外飾面的墻板。
大板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建筑物的造型和布局,內部缺少靈活性的分隔。設計中要尤其注意節點問題。以保證構建連接的整體性。解決好外墻板接縫的防水以及樓縫、角部的熱工處理等問題。
(3) 模塊建筑
模塊建筑是由板材建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一種裝配式建筑。這種建筑工廠化的程度很高,現場安裝快。盒式建筑的裝配形式有: 1)整體模塊式,完全由承重盒子重疊組成建筑。 2)板材模塊式,將小開間的廚房、衛生間或樓梯間等做成承重盒子,再與墻板和樓板等組成建筑。 3)核心體模塊式,以承重的衛生間盒子作為核心體,四周再用樓板、墻板或骨架組成建筑。 4)骨架模塊式,用輕質材料制成的許多住宅單元或單間式盒子,支承在承重骨架上形成建筑。也有用輕質材料制成包括設備和管道的衛生間盒子,安置在用其他結構形式的建筑內。盒子建筑工業化程度較高,但投資大,運輸不便,且需用重型吊裝設備,因此,發展受到限制。
(4)框架輕板建筑
其組成部分是板材和預制的骨架,可用鋼、木做成板材和骨架的組合,但大多數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承重骨架。承重結構有兩種形式:一是框架結構,承重框架由柱、梁組成,再擱置非承重的內外墻板和樓板;二是板柱結構,由柱子和樓板承重,內外墻板是非承重的。骨架板材建筑結構可以減輕建筑物的自重,內部空間分隔靈活,適用于多層和高層的建筑。此結構裝配形式有兩種:全裝配式、預制和現澆相結合的裝配整體式。保障骨架板材建筑結構的剛度需求和整體性的關鍵是構件的連接,柱、梁、板等節點連接十分重要,具體施工中應以結構需要和施工條件為前提,使用哪種方式經計算后再進行設計和選擇。
(5)升板和升層建筑
升板建筑是底層混凝土地面上重復澆筑各層樓板和屋面板,豎立預制鋼筋混凝土柱子,以柱為導桿,用放在柱子上的油壓千斤頂把樓板和屋面板提升到設計高度,加以固定。外墻可用磚墻、砌塊墻、預制外墻板、輕質組合墻板或幕墻等;也可以在提升樓板時提升滑動模板、澆筑外墻。升板建筑一般柱距較大,樓板承載力也較強,多用作商場、倉庫、工場和多層車庫等。升層建筑是在地面安裝好升板建筑每層的樓板的內外預制墻體,然后一起提升的建筑。這種建筑方式可以加快施工速度,對于場地受限制的地方非常適用。
2、裝配式建筑的發展
為了加快推進城市現代建筑產業化發展,我國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做法,加強基礎性研究工作,理清與完善裝配式建筑相關的技術標準體系,進一步分析裝配式建筑的全面推廣會給現有的設計施工監理帶來的深刻變化,制定相關政策來適應建筑產業的新變化,完善標準體系,加強技術集成和推廣應用。建立起一系列完整的生產標準、技術標準、管理標準、驗收標準。實現裝配式建筑從設計、生產到銷售、售后服務的一整套產業過程中有標準可依;加強技術集成,加快推廣步伐,建議將一些成熟技術納入標準,強制實施加大科技投入和技術創新,加大推廣裝配式建筑的科技投入,加快形成多種裝配式現代建筑體系。
我國已經有了一些代表性的預制裝配式建筑項目和示范工程,裝配式建筑符合建筑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將是我國房屋建設發展的必然趨勢,應用前景廣闊。